专升本教育:《大学语文》文学学问(先秦文学)
一、遴选题
1. 先秦工夫最能反应儒家想想的一部语录体文章是 ( )
A.《孟子》 B.《礼记》 C.《论语》 D.《中和》
2. “分化瓦解”一语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 C.《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D.《大同》
3.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体现孔子的政当事人张是 ( )
A.以民为本,实行王谈 B.安妥当然,等闲而治
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D.隆刑峻法,奖励耕战
4.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指摘冉有推卸拖累的辩解,这种论证法子是 (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 下列谚语,不是从诸子散文中扩张出来的有 ( )
A.井底之蛙 B.衅起萧墙 C.本末倒置 D.龟笑鳖无尾
6. 下列文章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 ( )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皆使》 C.《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D.《秋水》
7. 谚语“龟笑鳖无尾”出自 (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8. 下列文章,展现孟子“王谈想想”的是 ( )
A.《赵威后问皆使》 B.《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C.《秋水》 D.《谏逐客书》
9. 下列不属于孟子散文一般特质的是 ( )
A.善用“欲擒先纵,引东谈主中计”的论辩手法 B.善用譬如
C.诈欺排偶句说理,裕如声威 D.周折委婉
10. 下列文章中不约略体现民本想想的有 (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C.《赵威后问皆使》 D.《种树郭橐驼传》
11. 先秦时热烈袭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昏黑试验的东谈主是 ( )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12. 庄子散文的特质不包括 ( )
A.善用寓言 B.汪洋自恣 C.援譬设喻 D.引东谈主中计
13. 下列谚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扩张出来的是 ( )
A.本末倒置 B.井底之蛙 C.衅起萧墙 D.为山止篑
14. 《礼记》成书于 (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15. 历史上的“四书”不包括 ( )
A.《大学》 B.《礼记》 C.《中和》 D.《论语》
16. 我国古代学者把“精雕细刻”归为下列哪一范围 ( )
A.笔墨学 B.训诂学 C.音韵学 D.文章学
17. 《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旨意是 ( )
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 B.领悟郑庄公昆玉不和的原因
C.揭露统率阶层的狞恶冷凌弃和下游失实 D.嘉赞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
18. 《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风光是 ( )
A.顺叙 B.倒叙 C.平叙 D.插叙
19.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率阶层谈德失实的典型细节是 ( )
A.庄公“寤生” 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 C.颍考叔“食舍肉” D.庄公母予“隧而再会”
20. 《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东谈主物是 ( )
A.郑庄公 B.共叔段 C.姜氏 D.颍考叔
21. “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指的是 ( )
A.郑武公 B.郑庄公 C.共叔段 D.姜氏
22. “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原出于 ( )
A.《战国策》 B.《论语》 C《孟子》 D.《春秋》
23. 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东谈主物是 ( )
A.冯谖 B.孟尝君 C.皆 D.梁王
24. 整理编辑《战国策》的东谈主是 ( )
A.孔子 B.刘向 C.荀子 D.司马迁
25. 《战国策》动作病笃文件不错很好地推敲 ( )
A.春秋史 B.秦汉史 C.西周史 D.战国史
26. 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中莫得 ( )
A.以“市义”来获得民意 B.利用皆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来举高孟尝君
C.以宗庙之重沉着孟尝君封地 D.修建城池来进步防患才调
27. 下述文章中诈欺了插叙风光来记述的是 ( )
A.《背影》 B.《郑伯克段于鄢》 C.《爱尔克的灯光》 D.《马伶传》
28. 《诗经》顶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9. 《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拟东谈主 B.拟物 C.正喻 D.反喻
30. 《氓》中不是诈欺的比兴诗句有 ( )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1. 《国殇》是一首 ( )
A.颂歌 B.民歌 C.乐府诗 D.祭歌
32. 《国殇》选自 ( )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九章》
33. 我国古代第一位有远大树立的诗东谈主是 ( )
A.陶渊明 B.曹操 C.李白 D.屈原
34. 经西汉刘向整理命名,属于国别体汗青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战国策》
35. 有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法子是 ( )
A. 演绎法 B.类比法 C. 对比法 D. 归纳法
36. 先秦诸子中,提议“民贵君轻”想想的是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7. 《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确认东谈主的意志有限,这种论证法子是 (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8. 《氓》中诈欺“赋”这一弘扬手法的诗句是 (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说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9. 下列连络《战国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记述纯真 B.写东谈主逼真 C.“策”是策画 D.笔调夸张
40. 先秦时意见“兼爱、非攻”的东谈主是 ( )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41. 风、雅、颂是《诗经》的 ( )
A.题材 B.文体 C.弘扬手法 D.写稿手法
42. 先秦诸子中使用“欲擒先纵,引东谈主中计”论辩手法的是 (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43. 《楚辞》的作家除屈原外还有 ( )
A.李斯 B.墨子 C.宋玉 D.庄子
44. 先秦时意见“皆死活,等荣辱”的东谈主是 ( )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45. 《寡东谈主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 )
A.诠释东谈主的意志有限的理念 B.诠释以东谈主为本的王兴趣兴趣想
C.诠释国度兴一火取决于东谈主事的兴趣兴趣 D.诠释奇迹成败取决于刚毅的兴趣兴趣
46. 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兴趣兴趣是( )
A.以东谈主为本,扩张仁政的治国想想 B.多元独立,和而不同的平素理念
C.安妥当然,寂静等闲的东谈主生理念 D.天地无限,东谈主的意志有限的不雅念
47. 下列文章,属于国别体汗青的是 ( )
A.《孟子》 B.《国语》 C.《史记》 D.《资治通鉴》
48. 《郑伯克段于鄢》中,“开阔不外参国之一”中“国”的真谛是( )
A.国都 B.国度 C.地域 D.诸侯的封地
49. 《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 ( )
A.大雅 B.小雅 C.国风 D.颂歌
50. 孔子用“正人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兴趣兴趣,来指摘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径,这种论证法子是 (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1. 《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
A.六合一家 B.选贤任能 C.讲信修睦 D.鳏寡、一身、废疾者皆有所养
52. 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 )
A.施展为正义的的政事兴趣兴趣 B.诠释实行王谈的根蒂措施
C.诠释以民为本的治国梦想 D.阐析东谈主的意志有限的哲理
53. “迷天大谎”这一谚语出自 ( )
A.《秋水》 B.《召公谏厉王弭谤》 C.《垓下之围》 D.《冯谖客孟尝君》
54. 下列作品属于楚辞的是 ( )
A.《蒹葭》 B.《湘夫东谈主》 C.《饮酒》 D《陌上桑》
55. 谚语“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出自下列哪部文章 ( )
A.《尚书》 B.《论语》 C.《左传》 D.《战国策》
56. 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情理是 ( )
A.食无鱼 B.无以为家 C.食无肉 D.出无车
57. 孟子用“龟笑鳖无尾”的论证法子属于 ( )
A.归纳论证 B.对比论证 C.演绎论证 D.类比论证
58.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 )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战国策》
59. 《季氏将伐颛臾》顶用“危而不握,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法子属于( )
A.在某些方面相背或对立的不共事物之间的相比
B.在某些方面疏导或周边的不共事物之间的相比
C.由个别到一般 D.由一般到个别
60. 屈原为保卫国度而果敢就义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 ( )
A.《离骚》 B.《国殇》 C.《涉江》 D.《湘夫东谈主》
61. 谚语“分化瓦解”出自 (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左传》
62. 孟子在《寡东谈主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事不雅点是 ( )
A.好处复礼 B.仁政、王谈 C.等闲而治 D.小国寡民
63. 《秋水》中的河神指的是 ( )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64. 《战国策》的临了整理编辑者是 ( )
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65. 下列文章中选自于国别体汗青的是 ( )
A.《李将军传记》 B.《冯谖客孟尝君》 C.《郑伯克段于鄢》 D.《马伶传》
66.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
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
67. 论说文的中枢身分是 ( )
A.论据 B.标题 C.论证法子 D.论点
68. 由一般旨趣推导出对于个别情况的论断,这种论证法子是 ( )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69. “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一语出自 ( )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韩非子》
70.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71. “龟笑鳖无尾”这个谚语源自 ( )
A.《庄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论语》
72. 谚语“起早摸黑”出自 ( )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73. “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 )
A.神州 B.中国 C.华夏 D.九有
74. “迷天大谎”的典故出自 ( )
A.《李将军传记》 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 D.《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75.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当事人张? ( )
A.以民为本,实行王谈 B.安妥当然,等闲而治 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D.隆刑峻法,奖励耕战
76. 先秦散文中,接收寓言神情最多、最富舒服颜色的是 ( )
A.《论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庄子》
77. 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荒谬于“于此”的是 ( )
A.斯六合之民至焉 B.危而不握,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D.于是焉河神怡然自喜
78. 庄子在《秋水》顶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作念譬如,所论证的兴趣兴趣是( )
A.个东谈主的意志十分有限 B.一国之君要以德治国 C.为政要以民为本 D.立言的根蒂在于谈德
79. 下列“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B.邻国之民不加少 C.五亩之宅 D.谨痒序之教
80. 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真谛是( )
A.仓卒 B.飞速 C.力图 D.多次
81. 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 ( )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和》
82. 《江海能为百谷王》所诈欺的论证法子是 ( )
A.演绎论证 B.类比论证 C.归纳论证 D.对比论证
83. 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不雅点的东谈主物是 ( )
A.曲士 B.河神 C.北海若 D.河神与北海若
84. 孔子的想想中枢是 ( )
A仁政和王谈 B仁与礼 C酷刑和峻法 D等闲而无不为
85. 《氓》中诈欺“赋”的诗句是 (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说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甚
86. 《赵威后问皆使》选自 ( )
A《春秋》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87. 下列句子中,不是接收反诘修辞手法的是 ( )
A.苟无民,因何有君 B.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于大泽乎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由此不雅之,客何负于秦哉
88. “衅起萧墙”一语出自 ( )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89. 《孟子》四章中,孟子以为养成“颁白者不负戴于谈路”的邃密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当时
C.百亩之田,勿夺当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90. 在《赵威后问皆使》中, “二士弗业,一女不朝”来月旦皆国政事失当的论证法子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91. 下列各句中接收例证法说理的是 ( )
A.井蛙不不错语于海 B.夏虫不不错语于冰
C.曲士不不错语于谈 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92. 下列谚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扩张出来的是 ( )
A.本末倒置 B.迫不得已 C.衅起萧墙 D.为山止篑
93.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94. 《中和》原存录于 ( )
A.《四书》 B《五经》 C. 《礼记》 D.《春秋》
95. 赵威后用“苟无民,因何有君”来驳斥皆使君贵民轻的想想,这种驳论法子是 (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 D.驳斥论题
96. 《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发生的布景是 ( )
A.春秋初期 B.战国末期 C.盘庚幸驾时 D.武王伐纣王时
97. 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期发生的事情,这种叙述风光是( )
A.插叙 B.倒叙 C.平叙 D.顺叙
98. 法家的想想中枢是 ( )
A.仁政和王谈 B.和蔼礼 C.酷刑和峻法 D.等闲而无不为
99. 下列作品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是 ( )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春秋》
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八要求”的是 ( )
A.格物、致知 B.至心、正心 C.修身、皆家 D.治国、平藩
101.谈家所提倡的“谈”内容上是指酿成当然和客不雅宇宙的一种 ( )
A.兴趣兴趣 B.表象 C.事物 D.次序
10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体现出的想想是 ( )
A.削弱钱粮的养民战略 B.疗养滋生的安民战略 C.富民生民战略 D.广开谏路,听政于民战略
103.《氓》选自《诗经》中的 ( )
A.王风 B.魏风 C.陈风 D.卫风
104.先秦诸子汉文章遐想丰富、汪洋自恣、辞藻璀璨,并多接收寓言故事的是
A.孔丘 B.孟轲 C.庄周 D.韩非子
10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荒谬于“于之”的是 ( )
A.则将焉用彼相矣 B.焉足以知曲直邪
C.寡东谈主之于国也,悉心焉耳矣 D.于是焉河神怡然自喜
106.老子的想想意见是 ( )
A.为国以礼 B.以民为本 C.等闲而治 D.学而优则仕
10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陈力就列,不成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握,颠而不扶”的譬如来驳斥冉有推卸拖累的不雅点,两者论证法子的不同在于 ( )
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
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这是例证法
108.《礼记》中的“小康”社会是指 ( )
A.春秋战国时期 B.尧舜时期 C.夏商周三代之英 D.尧舜往时的时期
109.老子以为东谈主类社会的融会与发展应该奉行的准则是 ( )
A.损过剩而补不及 B损不及以奉过剩 C.不欲见贤 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110.中和之谈是儒家提倡的 ( )
A.正人之谈 B.从政之谈 C.养生之谈 D.肆业之谈
111.下列谚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 ( )
A.迫不得已、见笑于人 B.见笑于人、分化瓦解 C.迫不得已、衅起萧墙 D.衅起萧墙、分化瓦解
112.下列选自《郑伯克段于鄢》的句子,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 )
A.都城过百稚,国之害也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 D.国不胜贰
113.在先秦诸子中,意见当然等闲的是 ( )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 )
A.《季氏将伐颛臾》 B.《召公谏厉王弭谤》 C.《谏逐客书》 D.《秋水》
115.下列句子中,论证“个东谈主的意志十分有限”这一兴趣兴趣的是 ( )
A.以六合之好意思为尽在己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此其自多也 D.曲士不不错语于谈者
116.《郑伯克段于鄢》中,“开阔不外参国之一”中“国”的真谛是 ( )
A.国都 B.国度 C.地域 D.诸侯的封地
117.下列文章属于“四书”的是 ( )
A.《尚书》 B.《论语》 C.《春秋》 D.《荀子》
118.“总角之宴,说笑晏晏”出自 ( )
A.《蒹葭》 B.《关雎》 C.《氓》 D.《七月》
119.“吾长笑话于大方之家”是 ( )
A.祈使句 B.宾语前置句 C.被迫句 D.定语后置局
12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 )
A.郑庄公 B.姜氏 C.子封 D.共叔段
121.以下名东谈主的“字”,属于孟子的是()
A.令伯 B.伯阳
C.子舆 D.仲尼
122.庄子《秋水》一文中,将“天地”分辩比作()
A.小石与小木 B.大山与大仓
C.大泽与大仓 D.大山与大泽
123.作品篇数同为“三十三”篇的是()
A.《庄子》与《孟子》 B.《庄子》与《战国策》
C.《战国策》与《国语》 D.《国语》与《史记》
124.对“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中“武姜”一词正确的解法是()
A.姓武名姜 B.丈夫姓武
C.娘家姓姜 D.娘家姓武
1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召公谏厉王弭谤》
C.《谏逐客书》 D.《秋水》
126.庄子在《秋水》中所洽商的主要问题是()
A.价值判断的无尽相对性
B.孔子以谈说六合闪现学识,是自我轻易
C.大海是难以穷尽的
D.天地是无限的,东谈主是轻微的
127.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和》
128.《中和》的主旨在于()
A.等闲而治 B.仁政王谈
C.大同社会 D.修身养性
129.下列对于“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寡东谈主之于国也 B.邻国之民不加少
C.五亩之宅 D.谨庠序之教
130.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作家详写的是()
A.郑伯克段于鄢的干戈经由
B.干戈的启事与矛盾络续激化的经由
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由
D.子母“隧而再会”和好如初的经由
131.“春秋笔法”的含义是()
A.大同想想 B.礼法想想
C.微言大义 D.儒家想想
132.“厨子解牛”出自()
A.《老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133.在《秋水》中,论证“个东谈主的意志十分有限”这一兴趣兴趣的语句是()
A.以六合之好意思为尽在己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此其自多也
D.曲士不不错语于谈者
134.李斯想想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
A.兵家 B.法家
C.墨家 D.纵横家
135.《中和》原存录于()
A.《四书》 B.《五经》
C.《礼记》 D.《春秋》
136.开散文辞赋化俗例之先的文章是()
A.《谏逐客书》 B.《陈情表》
C.《出兵表》 D.《滕王阁序》
137.《季氏将伐颛臾》顶用“危而不握,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法子属于()
A.在某些方面相背或对立的不共事物之间的相比
B.在某些方面疏导或周边的不共事物之间的相比
C.由个别到一般
D.由一般到个别
138.《谏逐客书》承接恒久的论证法子是()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背或对立的不共事物之间的相比
D.在某些方面疏导或周边的不共事物之间的相比
139.下列谚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
A.迫不得已、见笑于人 B.迫不得已、衅起萧墙
C.见笑于人、分化瓦解 D.衅起萧墙、分化瓦解
140.《左传》是一部()
A.纪传体汗青 B.纪年体汗青
C.断代体汗青 D.国别体汗青
141.谚语“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出自下列哪部文章()
A.《尚书》 B.《论语》
C.《左传》 D.《战国策》
142.《战国策》是汉代()整理编辑的。
A.刘安 B.司马迁
C.刘向 D.班固
143.《郑伯克段于鄢》中,“开阔不外参国之一”中“国”的真谛是()
A.国都 B.国度
C.地域 D.诸侯的封地
144.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不雅点的东谈主物是()
A.曲士 B.河神 C.河神与北海若 D.北海若
14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A.《国语》 B.《史记》
C.《左传》 D.《尚书》
146.《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秉性特征是()
A.贪心恣意 B.诡计多端
C.短促昏暴 D.信守孝悌
147.下列选自《郑伯克段于鄢》的笔墨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搬起石头打本人的脚
D.国不胜贰
148.下列汗青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A.《战国策》 B.《左传》
C.《史记》 D.《资治通鉴》
149.下列东谈主物中不属于“战国四令郎”的是()
A.春申君 B.信陵君 C.孟尝君 D.冯谖君
150.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乐府诗集》 B.《诗经》
C.《论语》 D.《楚辞》
151.《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
A.大雅 B.小雅
C.国风 D.颂歌
15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办法舒服诗东谈主,他创造并发展的新的诗歌样式被称为()
A.楚辞 B.乐府
C.民歌 D.祭歌
153.屈原为保卫国度而果敢就义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
A.《离骚》 B.《国殇》
C.《涉江》 D.《湘夫东谈主》
154.《氓》选自《诗经》中的()
A.王风 B.魏风 C.陈风 D.卫风
155.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成句的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率土归心
C.对酒当歌,东谈主生几何 D.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156.孔子在教师方面的意见是()
A.仁者爱东谈主 B.好处复礼
C.仁义礼治 D.因材施教
157.“风、雅、颂”的分类依据()
A.内容 B.地位
C.题材 D.音乐
15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
A.反喻氓当初誓词攘攘熙熙
B.刻画许配时渡淇水的景色
C.刻画被弃后渡淇水的景色
D.反喻我方的愁想用之不断
159.下列作品不属于儒家经典的一项是()
A.《谷梁传》与《公羊传》
B.《孟子》与《尔雅》
C.《大学》与《论语》
D.《国语》与《战国策》
160.先秦两汉工夫的大学主要指()
A.国子监 B.太学
C.东谈主的谈德教授 D.书院
161.“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 B.中国
C.华夏 D.九有
162.《大同》中大同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
A.六合一家 B.选贤任能
C.讲信修睦 D.鳏寡、一身、废疾者皆有所养
163.《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孔子的政当事人张是()
A.以民为本,实行王谈
B.安妥当然,等闲而治
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D.隆刑峻法,奖励耕战
164.“衅起萧墙”一语出自()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165.孔子用“正人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兴趣兴趣,来指摘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径,这种论证法子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66.下列选项属于李斯的作品是()
A.《谏逐客书》 B.《史记》
C.《汉书》 D.《战国策》
167.《大同》出自《礼记》,底下对其述说正确的是()
A.《礼记》是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B.《礼记》中的《仪礼》《周礼》《周官》合称“三礼”
C.《礼记》成书是春秋时期
D.《礼记》的内容主要触及了上古三代的礼节轨制
168.下列各句中接收例证法说理的是()
A.井蛙不不错语于海
B.夏虫不不错语于冰
C.曲士不不错语于谈
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169.先秦工夫老子的盛名文章是()
A.《南华经》 B.《谈德经》
C.《论语》 D.《金刚经》
170.《诗经》顶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171.下列语句中,报告“大同宇宙”特质的是()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C.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D.男有分,女有归
172.老子在《天之谈》中所报告的谈是指()
A.兴趣兴趣 B.谈德
C.次序 D.谈路
173.“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宾语是()
A.姜氏 B.何 C.何厌 D.之
二、填空题
1. 战国工夫法家想想的集大成者是 。
2.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
3. 褭褭兮秋风, 。
4. 勤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
5.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汗青。
6. 远东谈主不屈而不成来也, 。
7. ,无失当时,七十者不错食肉矣。
8. 计中国之在海内, ?
9. 曲士不不错语于谈者, 。
10. 狗彘食东谈主食而不知检, 。
11. “春秋三传”是指、 、三部作品。
1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13. 《论语》是我国先秦工夫的一部 体散文集。
14. ,内无应门五尺童子。
15. 周任有言曰:“ , 。”
16.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谈路矣。
17. 是故谋闭而不兴, 。
18. 身修尔后家皆, ,国治尔后六合平。
19. 《秋水》是一篇以 风光伸开的论说文。
20. 李斯跟儒学内行 学“君王之术”。
21. 《诗经》内容按音乐的不同特色分为 、 、 三类,它的艺术弘扬手法有 、 、 三种。
22. 《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风光是 。
23. 经西汉刘向整理命名,属国别体汗青的是 。
24. 我国古代的“四书”指 、 、 、 。
25. 孟子,名 ,字 ,战国时邹国东谈主。是继孔子之后 宗派的主要代表。
26. 大学之谈,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7. 大路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
28. 屈原的《国殇》一诗选自 ,属于楚辞体,是一首祭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处事,系数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工业工程论文